尽管许多人掌握了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,但在面对具体的业务挑战时,他们仍然感到迷茫。仅仅掌握工具和技能是不够的;还需要具备数据分析思维。这种思维方式决定着如何构建问题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、得出结论以及确认问题的本质。那么,数据分析思维究竟是什么呢?我认为它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方面:
1.陈述事实而非发表观点
数据分析师首要的训练之一是区分事实与观点。例如,“转化率大幅下降”是一种观点,因为它缺乏明确定义。“大幅”对于每个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幅度。而“周一至周三的转化率持续下降,周三相比周一下降了5%”则是一个事实,因为它提供了具体的数据支持。
案例说明:假设一家电子商务网站的市场部门报告称“近期转化率大幅下降”。数据分析师需要追问并确认确切的下降幅度。如果市场部门给出的具体数据是“周一至周三的转化率持续下降,周三相比周一下降了5%”,那么这就是一个明确的事实,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。
2.使用客观指标代替主观判断
仅有数据本身不足以解决问题,我们需要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。为此,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客观指标来进行衡量。这可能是公司设定的目标、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数据的表现。通过将当前数据与这些标准相比较,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解读数据并形成有意义的观点。
案例说明:假设某公司的目标转化率为3%,而当前转化率为2.8%。数据分析师可以通过比较当前转化率与目标转化率来评估当前状况。此外,还可以参考行业平均水平,如果该行业的平均转化率为2.5%,那么当前2.8%的转化率可以被视为良好的表现。
3.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
在处理业务问题时,很容易受到个人偏见的影响。数据分析团队应该保持独立性,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,确保分析结果的客观性。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基于数据来验证假设,而不是寻找支持已有观点的证据。
案例说明:假设转化率下降,业务部门可能认为是由于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导致的。数据分析师应避免直接接受这一观点,而是要收集相关数据来验证这个假设。例如,可以通过分析竞品的销售数据、客户反馈等信息来确认是否确实存在这种影响。
4.采用演绎而非归纳
归纳法是从特定实例中推断出一般规律,而演绎法则从一般原则出发推导出特定结论。好的数据分析师会运用演绎法,探究数据背后的原因,而不是简单地根据过往趋势预测未来。
案例说明:如果一月到三月的成交金额连续上升,初级分析师可能会说:“成交金额呈现上升的趋势”。这是一种典型的归纳法思维。而高级分析师则会采用演绎法,通过分析背景、上涨的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在未来是否依然存在,来预测未来的趋势。
5.揭示背后的逻辑
当业务团队提出问题时,数据分析师需要帮助他们理清逻辑,确保问题表述清晰且逻辑严谨。这包括确定问题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有必要立即解决。
案例说明:假设业务部门询问:“本周的转化率相比上周已经下降了5%,我们该怎么办?”数据分析师首先需要确认转化率下降5%是否真的是个问题。其次,需要评估是否需要立即采取行动。例如,如果整体业务增长稳定,且转化率的下降是由季节性波动引起的,那么可能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。
6.多维度分析
数据分析不仅仅是关于数字,还需要考虑多个维度。例如,分析转化率下降时,不仅要关注总体数据,还要分析不同渠道、不同时间段、不同用户群体等维度上的变化。
案例说明:当发现转化率下降时,数据分析师不应只关注总体转化率,还应该细分到各个营销渠道、产品类别、用户群体等维度,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。
7.关注因果关系而非相关性
很多时候,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,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因果关系。数据分析师需要区分相关性和因果关系,以避免得出错误的结论。
案例说明:假设发现某一产品的销量与气温有关联,随着气温升高销量增加。这并不意味着气温升高导致销量增加,可能是夏季活动、消费者偏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8.灵活使用多种分析方法
不同的业务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。数据分析师应该能够灵活运用统计分析、机器学习等工具和技术来解决问题。
案例说明:对于复杂的预测问题,可能需要使用机器学习模型来构建预测模型;而对于简单的趋势分析,基本的统计分析就足够了。
9.持续学习和改进 - 拥抱改变
数据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,新的工具和技术不断涌现。数据分析师需要保持好奇心,不断学习新知识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。随着大模型(如大型语言模型)的出现和发展,它们正在深刻地改变数据分析的方式。
案例说明:随着大型语言模型的应用,数据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。例如,通过与大模型集成,DataFocus这样的工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然语言查询,使非技术背景的用户也能轻松地获取所需的洞察。
很多人希望通过学习“自然理性”加上“分析工具和方法”来实现数据分析能力的速成,然而真正的数据分析能力远超于此。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数据分析师,不仅要掌握工具和技能,更重要的是培养上述的思维模式。如果你发现自己掌握了众多工具却仍难以有效分析数据,不妨专注于锻炼这些思维习惯。